掃描以上二維碼,關注中國文物網,獲取最新文博收藏藝術資訊。
記住密碼
圖為榆林窟第19窟《目連守孝》場景。敦煌研究院供圖 8月25日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是佛教盂蘭盆節、漢民族祭祖古俗、道教中元節的混合節日。敦煌研究院當日解析壁畫上的“中…[全文]
6日,西藏拉薩大昭寺前桑煙裊裊,悠長的法號和嗩吶聲從金頂傳來,各地信眾、游客爭睹大昭寺周邊五根經幡柱一年一度更換新經幡。 6日為藏歷的12月21日,是大昭寺按照天…[全文]
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為南北朝時期道教著名的思想家、醫學家、博物學家和書法家。其一生筆耕不輟,著述頗豐,撰寫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在天文歷算、地理方物、醫藥養生、金…[全文]
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醫學不僅在治療學、藥物學方面,而且在針灸、外科等領域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和發展。其中在針灸學領域,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針灸學家——鮑姑。 鮑姑為東…[全文]
葛洪,字稚川,東晉著名道士。著有《抱樸子內篇》二十卷、《抱樸子外篇》五十卷、《肘后備急方》四卷、《碑頌詩賦》、《軍書檄移章表箋記》各三十卷、《兵事方技短雜奇要》三百一十一卷…[全文]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道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黃金階段。同樣,醫學在這一時期也呈現出非常景象,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道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黃金階段,可謂高道、名醫輩出。 據《古今圖書集…[全文]
世上諸般容易做,惟有心戒最難守。心戒廣多言不盡,想記就是戒根由。皆因心里無規矩,敗德喪身作下流。有人動靜能由己,方離地獄登仙路。 我們更多動靜不由己,前面其實提到…[全文]
摘要:至遲在南朝,中國已有單尊羅漢崇拜和團體羅漢崇拜兩種類型的羅漢信仰并行。單尊羅漢崇拜以賓頭盧信仰為主;團體羅漢崇拜包含兩種:以賓頭盧為核心的數量不明的圣僧崇拜,包含賓頭…[全文]
【摘要】唐初道世法師在其所著《法苑珠林》一書中,專設《和順篇》一篇討論“和順”思想。其所論“和順”思想既融合了儒家“剛柔均平”“剛柔得中”的中庸思想,又兼俱道家思想中“陰陽…[全文]
【核心提示】楊文會一方面將無與有的相輔相成視為華嚴宗的理事無礙法界,判為《老子》的“正宗”,另一方面又指出此上還有“玄之又玄”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眾妙之門”。老子雖然將這…[全文]
安樂哲頭發花白、眼睛深藍,那張圓臉血色紅潤,看上去有些喜慶。“我們就坐在這兒吧,像在人民大會堂一樣。”他指了指窗邊夾著茶幾的兩張座椅。2017年11月30日晚,他在復旦大學…[全文]
作者: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彭林 我們經常講“禮儀”,其實“禮”和“儀”是不一樣的。《左傳》中記載,魯昭公是個素質很差的人。他小時候父親過世,這邊在辦喪事,他卻穿著…[全文]
昨日上午,由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院、中央民族大學道教與術數研究中心主辦,天津尚道國學承辦的“道家與傳統文化”學術會議暨中央民族大學道教與術數學研究中心天津教學實踐基地落成儀式在津舉行。 “道教與術數學研究中心”是在中央民族大學…[全文]
2017年11月14日上午10點30分,“古剎傳文昌,泰州最吉祥”2017泰州市佛教文化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泰州光孝律寺舉行。出席啟動儀式的高僧大德有:臺灣玄奘大學董事長,臺…[全文]
儒學作為一種精神導向滲透在唐詩的創作宗旨和思想內涵中,對其產生了潛移默化而又深遠綿長的影響。通過對儒學的吸收、轉化、融和,唐詩逐漸開拓著自身新的發展道路,尤其在應制、宦游、…[全文]
天竺山,又名天柱山。位于陜西省山陽縣東南部的天竺山鎮與法官鎮交界處,距縣城40公里,主峰海拔2074米。是陜西秦嶺以南山脈分支南麓峰之一,它以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悠久的道教文化…[全文]
近日,揚州市道教協會一屆四次常務理事會議召開。揚州市道協常務理事及協會相關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市道協副會長兼秘書長陳云觀主持會議。 會議全面總結、深入分析自協會成立以…[全文]
2017年7月4日,2017年藏語系佛學院院際交流座談會在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的甘肅省佛學院開幕,來自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以及西藏佛學…[全文]
近年來,儒學創新或者說構建基于本土資源而具有世界性意義的儒學表達,成了對儒學未來之探討的一個熱點。順應這一趨勢,數位儒學大家,以宏闊的視野,嘗試為儒學開辟一條面向未來的新的…[全文]
網絡配圖 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剛剛過去,但這一特殊日子引發的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的熱情,仍在山東曲阜持續升溫。 “受‘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一系列特色宣教活動的…[全文]
日本曹洞宗在天童寺內樹立了“日本道元禪師得法靈跡碑”。 天童寺,一座大隱于江南海邊、有著1700年歷史的寺院,它曾迎來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傳來的印度佛教,又沿著海上絲綢之…[全文]
2017年6月2日,廈門市佛教協會暨閩院第十五屆本科畢業班“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參訪團一行138人參禮新加坡竹林寺,并在此舉行閩南佛學院校友會新加坡分會成立暨揭牌儀式。中國佛…[全文]
法門寺出土的佛指真身舍利 資料圖片 法門寺真身寶塔 資料圖片 1987年,陜西寶雞法門寺唐代地宮中出土了四枚佛指舍利。其中一枚顏色略黃,質地似骨,表面有…[全文]
6月3日下午,臺灣中櫪圓光寺方丈、圓光佛學院負責人性尚法師,金門縣佛教會原理事長、海印寺方丈性海法師率臺灣佛教界訪福建尋根禮祖團四眾弟子150余人,首站朝禮福州市明旸禪師紀…[全文]
資料圖 春秋戰國之際,王權式微,戰爭頻仍,諸侯爭霸。戰爭的加劇促使貴族“下流”與庶人“上流”匯合成新的階層“士”。士的出現,對于社會的穩定、文化的締造與傳承起到了積極…[全文]
以孔孟學說為主體的儒家思想,憑借其豐富的歷史感、文化感和道德感,自先秦之后,逐漸成為中國人的主流價值觀,并在發展中逐步居于中華民族主體文化的地位。儒家思想中的“禮”“樂”“…[全文]
繽紛夏日,艷陽高照,龍城太原一片盎然生機。5月27日上午,山西省人大會議中心,群賢畢至,嘉賓云集。來自港、澳、臺及20多個省份的專家學者代表及全國儒學社團負責人 200余人…[全文]
在這美麗的時節,有著兩千五百年歷史的太原云集天下鴻儒,舉辦第五屆全國儒學社團聯席會議暨“儒學精神的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這真正可稱作太平盛世中的儒雅盛會。首先我代表山西省委…[全文]
近日,儒學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座談會在曲阜召開。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唐煒、山東省文物局副局長周曉波、濟寧市文物局局長丁海燕、曲阜市政府市長彭照輝,來自北京建筑大學等…[全文]
5月26日,記者從重慶市文物局獲悉,位于重慶北碚區的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舊址日前通過了專家驗收,順利完成保護性修繕工程。 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舊址位于重慶市北碚區縉云…[全文]
廣西貴港考古大發現:舊城區挖出漢代護城壕
工筆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館館藏中國古代書畫
廣東省博物館館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