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歲的八里橋,橫跨于通惠河上 八里橋中孔西南角“歪閃”明顯 古橋四角的燕翅墻上各有一只鎮水獸,成為八里橋的點睛之筆 在…[全文]
張文大老人通過盜洞退爬進地宮 地宮內存放著古塔的一圈“相輪” 塔剎上部的華蓋,被人藏入了古塔的地宮內 藏在山林里的覆缽式古塔 …[全文]
如一卷古老的經卷,展開在重巒疊嶂之間,古色古香的書院,成了眼前山峰、村莊和飄蕩的云霧的靈魂。獨秀峰下,清溪流淌不息,似乎是書院不斷流溢出的人文氣息。嵊州市貴門鄉貴門村貴門山…[全文]
16日上午,70歲的章榮慶推開越城區西街18號的門,一個古老的三進臺門呈現在眼前。這里是他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退休后,他致力于探秘這處臺門,竟發現明代儒學大師、蕺山學派的創…[全文]
相比以紅色為主的北京古代壇廟建筑,國子監的臨街大門以黑色油飾,讓一些細心的游客感到“與眾不同”,并質疑國子監作為曾經的國家最高學府為何不將大門漆成紅色?為此古建專家解釋,國…[全文]
“實在是震撼!我從事建筑工作已經四十多年,也看過各種風格的建筑,在看到北岳恒山懸空寺這樣的千年木結構建筑真是覺得震撼!”趁著春節假期,從天津趕來山西探訪古建的路鎖柱不禁發出…[全文]
修繕后的百桌廳 從馬市街穿過小營巷牌坊,巷口的小營巷61號,是一座大門緊閉的宅院。若不是門前一塊碑上寫著“太平天國聽王府”幾個字,估計很少有人會留意到,深深小巷里竟還…[全文]
萬松老人塔活化利用為磚讀空間。(正陽書局供圖) 沈家本故居作為紀念館對市民開放。王海燕攝 智珠寺利用院內1960年代建成的廠房開…[全文]
近日,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省級文保單位種德橋保護工程正式開工,將對橋梁橋臺、橋墩、拱劵、橋面等整體進行加固修繕,并對橋梁本體上的古藤蔓進行保護性清理。該工程計劃投入185萬元…[全文]
三條橋 三條橋橋廊 泰順被譽為“千橋之鄉”“浙南橋梁博物館”。目前,泰順尚保存著唐、宋、明、清時期的石拱橋、古廊橋、石梁橋、石木混合結構橋等橋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