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以上二維碼,關注中國文物網,獲取最新文博收藏藝術資訊。
記住密碼
大清郵票的歷史淵源,1878年8月15日(具體發行日期迄今為止未見記載,一般認為大龍郵票的最早發行日期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間),清朝政府海關試辦郵政,首次發行中…[全文]
自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在社會上逐漸出現了一些愛好收藏人民幣的人士,他們主要收藏的是不在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幣,包括紙幣和硬幣,還有一些特殊活動的紀念幣。對于每個收藏愛好者來…[全文]
古錢幣清洗竅門有哪,些中國古代錢幣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發展于東周,統一于贏秦,歷經了四千多年的漫長歷史,創造了七十多項世界之最。不僅如此,中國錢幣系統之完整,門類之豐富…[全文]
郵票之為國家名片,同時也是民族的文化之窗。國際間通訊往來,籍郵票紹介民族歷史,弘揚民族瑰寶,傳遞民族精神,其無形作用實不可低估。它同時是一個獨特的文化領域,郵票發行的題材,…[全文]
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3日,歷時8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而進行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歷史上稱為“抗日戰爭”。1945年8月14…[全文]
1965年9月11日——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運動會在北京舉行。有各省、市、自治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共29個單位參加。運動員5922人,其中到北京參加比賽的運動員501…[全文]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樹人,字豫才。祖籍浙江紹興。魯迅一生凡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創作200.54余萬字,譯作250余萬字,日記49.3余…[全文]
劉英俊(1945-1966)是吉林省長春市人。生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部隊某部炮連戰士,1962年6月入伍。1966年3月15 日,在東北佳木斯市郊公共汽車站附近,劉英俊駕…[全文]
1966年6月,32111鉆井隊在四川省合江塘河構造上打出第一口產量大、壓力高的天然氣井。6月22日凌晨1點鐘,該鉆井隊正在進行投入生產前的最后一項工作,即并井測壓時,由于…[全文]
金魚的祖先是野生鯽魚。中國的金魚是由龍睛魚系、丹鳳魚系、蛋形魚系三大系脈傳下來的。據史料記載,目前世界各國飼養的金魚,開始都是由中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1960年6月1日,為…[全文]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一種陶制器物的名稱,由漢代的黃、綠釉陶發展而來,釉一般有黃、白、綠三色,故通稱為“唐三彩”。唐三彩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器皿,如盤、碗、壺等;一類是俑,有人俑…[全文]
丹頂鶴俗稱“仙鶴”,是中國極為名貴的鳥類,一向被譽為象征長壽的仙禽。因其周身披以潔白色羽毛,只有頸、喉部是褐色,兩翼的一部分飛羽為墨色,頭頂部皮膚裸露,呈鮮明的猩紅色,故得…[全文]
伴隨著郵幣卡行業的迅速騰飛,郵票、錢幣等文化收藏市場也相繼火熱起來。縱觀我國近兩年來的紙幣收藏市場,發展的可謂如火如荼,火爆的行情吸引了大批收藏愛好者加入了收藏隊伍中。相信…[全文]
宋真宗趙恒(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至道元年(995),被立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全文]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我在登封大金店一家廢品收購部里購得一串用制錢編織成的“鞭子”——一看就是鄉間孩童玩過的玩具造型。其中絕大部分是常見的道光、乾隆錢,不過在鞭尾梢部卻編結了…[全文]
花錢作為中國古代民俗類文物,其文字或圖案內容往往是當時人喜聞樂見的題材,與人們的生活愿望息息相關,諸如“長命百歲”、“連升三級”、“驅邪辟惡”、“鶴鹿同春”之類。其中飽含豐…[全文]
下面小集帶你來具體學習一下,如何辨別真假長城幣 一種90年代的低劣假幣,因為那時沒有激光掃描、電腦制作模具的作偽技術,所以制造的假幣粗糙、圖文不同、邊齒很假; …[全文]
在銀幣收藏市場上,有一套共3枚且同圖的外國“婦女銀元”(圖1、2、3)非常引人注目。這幾枚銀幣的主圖均為一位秀發飄逸、身材高挑、手握榔頭的外國青年婦女形象,背景為火山。它,…[全文]
在萬千泉海中,有這么一枚“自相矛盾”的怪錢——拙劣的錢面卻印上了兩個對立朝代的痕跡,并且這是兩個曾經互相仇殺的王朝。這就是幾十年來備受爭議的崇禎背滿文錢(見圖)。 起…[全文]
放大鏡是集郵者鑒別郵票必備的常用工具,通過使用放大鏡鑒別郵票,一是在放大鏡觀察下加配一條1.5厘米的鋼板(筆)尺,就能夠測量出郵票的票幅規格是多少,知道了每枚郵票的準確票幅…[全文]
漢口,自明代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形成后,因自身擁有的水運之利而很快崛起,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發展至清嘉慶時期,躋身中國四大名鎮(另三鎮為河南朱仙鎮、江西景德鎮和廣東佛山鎮)…[全文]
這是一枚宋金時期“猴子摘桃”大型鏤空花錢(見圖),青銅材質,錢幣直徑81毫米,厚3.2毫米,重110克。此錢為重輪單穿,黑漆古包漿;穿孔上方一展翅飛翔的禽鳥,穿下一猴成前行…[全文]
花錢中的字文圖案千姿百態,各具姿容,稱它為古代“銅版畫”并不過分。 如圖所示這是一枚乾隆通寶背嫦娥奔月花錢,錢徑53毫米,精黃銅制作。此錢面文“乾隆通寶”四字,楷書,…[全文]
銅元珍稀之品中有一類“珍中之珍”、“稀中之稀”之品,那就是銀圓銅質樣幣。其紀值為我國銀幣的紀值“庫平七錢二分”一類。 銀圓也稱“大洋”,十五世紀末始鑄行于歐洲,明萬歷…[全文]
圖1 圖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改革幣制,規定專用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從此圓形方孔錢成為我國歷代最為通行的錢幣樣式,延續使用了二千多年,直至…[全文]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徽宗時期是中國藝術大發展時期,趙佶自創“瘦金體”,設立“宣和畫院”,藝術主張強調形…[全文]
光緒二十六年(1900),李鴻章奏準在廣東開鑄銅元。清銅元主要分為兩大類,在先的一類幣面書“光緒元寶”,在后的一類幣面書“大清銅幣”。除廣東外,先后開鑄的廠局還有福建、湖北…[全文]
至和隸通版對錢之真書版 至和隸通版對錢之隸書版 北宋仁宗皇祐六年改年號為至和元年(1054),開始鑄行至和元寶、至和通寶和至和重寶。到至和三…[全文]
人民幣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將要取得勝利、新中國即將誕生前夕,為統一各解放區貨幣而發行的唯一法定貨幣。第一套人民幣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莊正式發行,先后發行有12個面…[全文]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于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全文]
廣西貴港考古大發現:舊城區挖出漢代護城壕
工筆山水的意境美
天津博物館館藏中國古代書畫
廣東省博物館館藏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