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棱凈水秘色瓷瓶 唐 故宮博物院藏 秘色瓷是什么?“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唐代詩人陸龜蒙在其詩作《秘色越器》中這樣描寫秘色…[全文]
這是明正統時期景德鎮燒制的纏枝蓮托八寶紋飾扁罐(見圖)。高11、長18.5、寬11厘米。罐身八朵纏枝蓮花上繪畫出佛教八寶。罐底部的海水波濤紋上是整圈的蓮瓣紋與肩部整圈蓮瓣紋…[全文]
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明嘉靖時期《青花葡萄牙盾形徽章紋執壺》 英文世界以瓷器(china)命名中國(CHINA),而中文世界對此“未持異議”,體現的或許正是雙方…[全文]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鎮窯燒制的一種獨具特色的釉色品種,因為一些卵白釉瓷器上印有“樞府”二字,所以又被稱作“樞府釉”或“樞府瓷”。本文介紹的這件元代景德鎮窯卵白釉折腰碗(圖1),…[全文]
清代雍正一朝,雖僅存13年,但制瓷工藝發展達到了歷史上的新水平。器型之美,可與纖細秀麗著稱的明永樂、成化瓷相提并論,在產品質量和工藝技術方面均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其大器不顯…[全文]
這幅晚清青花瓷畫片(見圖),經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大學的湯輝鑒賞后,解讀為“青鳥傳書”圖。瓷畫中,振翅欲飛形似鳳凰的青鳥,引頸凸喙向上注視著兩卷用綬帶纏繞著的書卷。飄舞的綬帶如…[全文]
武威市博物館藏有一對唐代童子填鴨陶俑(原名抱鳥童子陶俑),1997年甘肅武威高壩二隊唐墓出土。這種造型的陶俑不僅在該館的藏品中是唯一的,即使在國內出土的同類陪葬俑中也很少見…[全文]
長沙窯是唐代南方重要的、規模甚大的青瓷窯場,長沙窯彩瓷在9世紀享譽海內外,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參與者。早年的研究者認為長沙窯彩瓷以釉下彩工藝為主。近日,記者從湖南省文物…[全文]
清雍正 粉彩二喬人物故事盤 三國時期,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精彩的歷史段落之一,塑造了數不清的傳奇人物和經典故事,不僅有世人傳頌的“桃園三杰”、諸葛孔明等英雄人物故事…[全文]
1976年,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阿力麻里古城遺址出土了一件元青花云鳳紋高足碗(見圖),高11.2、口徑15.9、足徑6.5厘米,現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截至目前,…[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