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住鄉愁 登得上大堂 金華瑣園村煥發新活力
2018-11-19 13:39:54 來源:浙江在線 已瀏覽次

“頭頂靈岳山,腳踏金鞍橋,口食西湖水,兩手披麒麟。”這首代代相傳的民謠所描述的瑣園村,位于金華市金東區澧浦鎮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這座古老村落獨一無二的地理風貌。
瑣園村村民多為嚴姓,相傳是漢代名士嚴子陵的后裔。先哲智慧積淀出千年底蘊,在這方古老的土地上既有如旌節石牌坊、嚴氏宗祠、務本堂、懷德堂、聚義廳等明末清初堂屋十六座,又有紅色文化館、魯兵兒童文學館等現代文化展館。廳堂建筑結構、藝術風格各不相同,經歷440余個春秋,雕梁畫棟依舊精致細膩,滿雕手法處處體現先輩匠人的精湛技藝。
如今的瑣園,不僅紀錄著古老的鄉愁,還留下了年輕鮮活的生活印記。一些簡單的事物,例如鄉民聊天、洗衣做飯、農事娛樂,在這個古老的角落里面,顯得格外怡然自得。瑣園似乎代表自在,因為活得簡單;似乎代表安詳,因為沉浮在這不過是云煙。而諸如婺劇、剪紙、打年糕、磨豆腐、編草鞋等與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技藝被很好地傳承了下來,煥發出新的活力。
瑣園村黨支部書記嚴東星告訴記者,當初花大力氣修復古建筑僅僅是老一輩人的執著,但是修復以后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當時,金華市外事辦在村中舉辦“海外高校學子走進古村落”活動,讓該村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國際研學村。
如今,瑣園村圍繞國際研學村的特點打造國學、手作、民俗、科普、康體、農事的研學六藝,同時,瑣園還開辟紅色文化館、魯兵兒童文學館等景點,不斷發揮瑣園鄉村旅游深厚的文化優勢。
中國文物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中國文物網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中國文物網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后30日內聯系郵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聞速遞
- 2019年11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東方之華—花絲鑲嵌精品珠寶展”正式啟幕
- 2019年10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讓文物“活”起來,各大博物館有所作為
- “國潮”趨勢中,年輕人是“弄潮兒”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報名開始了!
專題視點MORE
原創推薦MORE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曜變之旅
- 面人兒來到北京八中素質班
- 規范市場 標準先行
- 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隆重開幕
- 菖蒲河園,一襲釉色染枝頭
- 創想與塑造,之文課程走進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學校
- 龍泉琮式瓶
- 給人好運的錦鯉,竟藏著這么大的秘密?
- 音可通神,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