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后溝古村:沿用至今的“古水道”令人驚嘆
2018-11-15 14:09:32 來源:新華網 已瀏覽次
村民韓金虎站在祖宅門外,指著腳下的黃土地告訴記者,這里就有一條暗水道,“祖祖輩輩,一直在用。”
“不管下多大的雨,雨水都能通過暗水道流歸到河里,后溝村從沒遭過水災。”這讓韓金虎引以為傲。
位于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的后溝村,建在一片黃土坡地上,海拔最高處974米,最低處908米,相差達66米。這里遍布古戲臺、古民居、古水道……2003年,后溝村被列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古村落農耕文化遺產保護采樣地,小山村一下子出了名。
同韓金虎家一樣,后溝村每家每戶的腳下都有暗水道:這一地下工程完整而精細,有3000多米長,彎彎繞繞,穿村過院,沿用已數百年。
韓金虎說,古村中不少院落就建在水道之上,但沒出現過下水堵塞及坍塌現象。除了要留心雜草、碎土的侵入外,水道平時基本用不著維護。“早年先民們在設計上是費了心思的,所以直到現在也很好用。”
古水道取材于石頭,水道從村東北、西北的高處起,勾連各家各戶,形成黃龍、黑龍兩個體系,最終流到村西南、東南歸入龍門河。水道深埋地下,參差錯落、主干相連,遍及全村各個角落,各家院中都留有分入水口,設計科學、實用且堅固。
古水道入口處從外觀看較窄,實則容量很大。老人們解釋說,這樣的設計一方面考慮安全因素,另外也符合“明走暗泄”的民間講究。
古水道能排水,還妙趣無窮。“小時候,我們就在水道里捉迷藏、玩水。”后溝村婦女主任張金葉說。
張金葉在后溝村出生、成長,嫁在了本村。她深諳古水道的“秘密”:一下雨,坐在炕頭就會聽到窯洞外“嘩啦啦”的走水聲。她便會冒著雨,跑到村頭小橋邊,到雨水“下坡”的地方看水。“滿滿的水向著同一個方向奔流,很壯觀。”
中國文物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中國文物網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中國文物網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后30日內聯系郵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聞速遞
- 2019年11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東方之華—花絲鑲嵌精品珠寶展”正式啟幕
- 2019年10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讓文物“活”起來,各大博物館有所作為
- “國潮”趨勢中,年輕人是“弄潮兒”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報名開始了!
專題視點MORE
原創推薦MORE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曜變之旅
- 面人兒來到北京八中素質班
- 規范市場 標準先行
- 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隆重開幕
- 菖蒲河園,一襲釉色染枝頭
- 創想與塑造,之文課程走進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學校
- 龍泉琮式瓶
- 給人好運的錦鯉,竟藏著這么大的秘密?
- 音可通神,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