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醫學貢獻的主要表現
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為南北朝時期道教著名的思想家、醫學家、博物學家和書法家。其一生筆耕不輟,著述頗豐,撰寫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在天文歷算、地理方物、醫藥養生、金丹冶煉等方面都有論述。
在醫藥方面,他的《本草經集注》、《肘后百一方》、《陶隱居本草》、《藥總訣》及化學制藥的《集金丹黃白方》、《合金丹諸法節度》、《太清諸丹集要》等重要著作,對后世本草學、針灸學、化學、冶煉學的進展具有積極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治病辨癥方面,他提出因人而異,即男女、老幼、虛實、環境的不同,病因、病理就有很大區別,應采取相對的診斷及治療。對藥物上的區分,他首次將《神農本草經》中的365種藥物的上、中、下三品的分法,改為按照藥物在自然界中的屬性進行劃分,即為玉石類、草藥類、木質類、蟲獸類、果蔬類、米食類、有名未用類七大類。
同時他又把藥性酸、咸、甘、苦、辛五味,更細致地區分為寒、微寒、大寒、平、溫、微溫、大溫、大熱八種。他的這一舉措被譽為“對五世紀以前藥物學的一次全面綜合和總結”。唐代官修本草《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分類法,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本草經集注》是陶弘景在長期采藥、用藥實踐基礎上完成的。他將《神農本草經》和《名醫別錄》共計七百多味藥加以匯總和區分,完成并分類為藥物炮制和配制方法、諸病通用藥、中毒解救法、服藥后的宜忌、藥物不宜入湯酒、藥物畏惡等七情和四季藥物相使等。
此外,他提出“諸病通用藥”名目,并列舉出80余種疾病的通用藥物,這不僅給醫生處方用藥帶來方便,而且開創了按藥物主治作用進行分類的先例。同時他還規定了丸劑、散劑、膏劑、湯劑、酒劑的制作規程,考訂了藥用的度量衡。
陶弘景辯證的藥學思想極大地促進了傳統藥物學理論的發展,他的本草學成就在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中國文物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中國文物網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中國文物網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后30日內聯系郵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聞速遞
- 2019年11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東方之華—花絲鑲嵌精品珠寶展”正式啟幕
- 2019年10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讓文物“活”起來,各大博物館有所作為
- “國潮”趨勢中,年輕人是“弄潮兒”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報名開始了!
專題視點MORE
原創推薦MORE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曜變之旅
- 面人兒來到北京八中素質班
- 規范市場 標準先行
- 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隆重開幕
- 菖蒲河園,一襲釉色染枝頭
- 創想與塑造,之文課程走進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學校
- 龍泉琮式瓶
- 給人好運的錦鯉,竟藏著這么大的秘密?
- 音可通神,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