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轉角都能遇到藝術說起
你在上海逛街時,轉角就能遇見藝術的情形,將成為申城文化的獨到風景。由市文廣影視局、文匯報社、申通地鐵集團共同主辦的“1+16”美術館市民共享計劃正式啟動。“1”指的是市和市級美術館,“16”指的是16個區和區級、民營美術館。申城89家美術館首度集體亮相,將以劉海粟美術館為主會場,各區80余家美術館為分會場,以文化上海云為線上平臺,吸引市民走進城市的“藝術客廳”,近距離感受文化發展帶來的美好生活。(文匯報8月4日)
美術館是一個城市的文化標識,也是市民藝術體驗的重要場所。上海目前是全國美術館體系最完備、數量最多的城市,也是全國唯一將美術館構建列入城市十三五計劃的城市。現有的89家美術館,包括國有民營的各類屬性美術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完備的藝術培育基地和體驗場所。
這次活動發布申城所有美術館完整名錄,包含開放時間、圖文簡介、停車餐飲信息,方便更多市民前往。而舉辦400余場活動,覆蓋全市各區,邀請市民參加展覽、講座、工作坊等各類公共教育活動,利用文化云平臺,方便市民網上欣賞各類美術精品展覽,舉辦線上“美術館連連看”和“我的美術館尋美之旅”活動,都會讓市民共享美術館之美,體驗身邊和家門口的高雅藝術大餐滋味。
讓市民生活中轉角就能遇到藝術,是一流領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具體體現,也是上海建設15分鐘文化圈的顯著成效。在贊嘆和叫好同時,要看到,對標倫敦、巴黎、紐約等城市每1.5萬人就有1家美術館,上海平均1家美術館要服務近30萬人,以及美術館布局存在的不均衡性,還要奮起直追,創新突破,營造更多便民惠民的美術館藝術體驗場所。
以筆者所在的閔行區為例,現有的3家美術館,發揮各自優勢,一家以常年開設藝術展覽和培育為主,一家以展示國內外一流美術藏品為特色,另一家以當代美術展覽為重點,初步構建起區域美術館的功能格局和定位特色,在提升區域文化功能和品質的同時,滿足城郊型市民的藝術欣賞及精神娛樂需要。但3家美術館都是民營美術館的屬性,尤其是2家大體量美術館高額的門票,阻擋了相對部分參觀者。此外個別遠郊區僅有2家美術館的狀況,也存有差距。
美術館和博物館一樣,都是生活文脈的歷史記憶平臺,也是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質的培育基地。美術館的運營離不開觀眾,藝術更離不開傳播和分享。讓更多的市民走進美術館,相約美術館,成為拓展市民大眾心靈世界,提高藝術文化素養的公共課堂,提升城市的軟實力和和文化競爭力,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如何讓美術館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藝術鑒賞需求,以及打破美術館傳統開放時間,借鑒深夜書店、24小時圖書館的做法,開啟夜場和節假日深夜場,在展覽的內容和形式,與時俱進和世界接軌,推出更多個性化展覽方面,還要不斷出新招出高招。在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進程中,89家美術館如何挖掘自身的資源,配合上海人文建設規劃,在公益性、引導性、便利性和影響力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市民大眾的美術修養,市民期待能有更多的文化“紅利”和展示突破,奉獻文化大都市各家美術館應有的作為。
中國文物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中國文物網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文物網”,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中國文物網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后30日內聯系郵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聞速遞
- 2019年11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東方之華—花絲鑲嵌精品珠寶展”正式啟幕
- 2019年10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
- 讓文物“活”起來,各大博物館有所作為
- “國潮”趨勢中,年輕人是“弄潮兒”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報名開始了!
專題視點MORE
原創推薦MORE
- 大家鑒寶—老窯瓷博物館公益鑒寶活動圓滿舉行
- 曜變之旅
- 面人兒來到北京八中素質班
- 規范市場 標準先行
- 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隆重開幕
- 菖蒲河園,一襲釉色染枝頭
- 創想與塑造,之文課程走進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學校
- 龍泉琮式瓶
- 給人好運的錦鯉,竟藏著這么大的秘密?
- 音可通神,鼓舞人心